有4条路径选读公校 10个学生争1个优质民校

       今年,广州公办外国语学校招生采用免试面谈,民办初中仍可考试招生作为过渡;明年,民办初中也不能考试招生……一系列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重大政策调整将完全改变广州的“小升初”生态。但对很多家长和学生来说,在“小升初”的这一跃中寻求尽可能好的教育资源却是不改的初衷。

       “小升初”的道路怎么选,怎么走?各条道路上有什么风景,有何得失?本报为您一一图解。

观察撰文、表:记者黄茜、余骏扬 实习生王永敏

择校考流程

4.4万人争4500多个民校学位

       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小升初不能通过考试来选拔,而是直接升学。因此,对本地户籍的小学毕业生来说,上完小学后自然有一个初中的学位在“等着”。在广州,各区对小学毕业生升读初中的安排略有差异,但大体的形式是两种:电脑派位,对口直升。其中,有些区保留了推荐生制度,因此安排了两次电脑派位。

       但是,如果学生不愿意去上“等着”自己的那个学校,而是希望主动选择更优质的教育资源,那就得“择校”。

      “择校”有两个大的方向,一为择公校,二为择民校。择公校的话,在今年以前主要有4条道路:1.公办外国语学校的公开独立招考;2.部分公办初中在“台面下”进行的“择校考”;3.政策允许的特长生招考;4.完全“暗箱操作”的“条子生”或者“关系生”。

       如果择民办学校,反而较为单纯,因为就是一条路——考试。途径虽然单纯,但竞争之激烈却绝对不会输给公校:有统计显示,近年来每年大约有4.4万小学毕业生争夺优质民办学校(多为“名校办民校”)提供的4500多个学位,即10个孩子争1个学位。

数以万计“上进”家庭走择校路

       明确了道路之后,靠什么来“择”?一言以蔽之,考试择校的拼分数;特长“择校”的拼学生特长,有时也要拼拼“人品”和关系;完全不考试的,则八成是要“拼爹”。

       为何不能坐等派位或直升?在多年教育新闻采访中,记者接触过难以计数的择校家庭。很多家长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优质教育资源太有限了,不愿意“拼人品”等分配学位,宁可通过自己和孩子的努力去争取好学校。

       于是,半出于被迫、半出于自愿,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上进”的广州家庭走上“小升初”的择校之路。对他们来说,派位或直升只是“保底”。但现实可谓残酷:“择校”这条路,并不好走。

择校考账单

孩子累脑 家长累心 钱包大出血

       如果一个家庭决定让孩子接受派位或直升,那么孩子小学的生活将相当轻松,只需参加小学毕业考试即可。而现实中,能够选择这条轻松道路的,要么是对口初中质量很好、无需发愁的家庭;要么是经济实力、关系网络和孩子课业成绩和特长都平平的家庭。但在这两端之间,更多的是父母有一定实力,孩子有一定成绩或特长的“中间阶层”。

       据部分公办外国语学校和“名校办民校”负责人的估计,这部分“中间阶层”大约有5万个家庭。他们是择校的主力军,他们实力接近。要“杀出重围”,孩子累脑,家长累心,钱包更要大出血。

       从经济上来说,记者调查了市面上几家规模较大的培训机构辅导费用后发现,小升初辅导班方面,每个学年投入少则6000元,多则近10万元。

       根据对多个“小升初”择校家庭的采访,记者试着列出3种方案及账本,可以一窥为“择校”备战的金钱和时间花费。

方案一:学奥数上奥班 四年花10万

花费:每年2万元~3万元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生开始参加奥数辅导。三年级到六年级,一共4年,每年2万至3万元。四年的花费在10万元上下。

       学生从四年级开始参加学科辅导班,3年培训下来,如果一直上大班课,花费可控制在2万元内。如果选择全程高密度的“一对一”培训,费用可能超过20万元。

       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也要参加奥数或奥英的辅导班,以及参加各种竞赛。以奥数班为例,三年的投入大约是6万元~9万元。

       如果学生同时还要培训各种特长的话,则费用还要增加。但特长培训的费用参差不齐,便宜的可能几千元就搞定了,贵的上十万元也不出奇。到了六年级,学生可能会报名参加面谈培训班,费用最少1500元。

       这样算下来,如果课程培训、奥数培训、特长培训和面谈培训都参加,则花费最少要去到10万元。如果所有培训都参加,且时长持续3至4年,则经济投入最多可以到30万元以上。

方案二:强化英语考外校 6年最多30万

花费:6年3.6万~30万

       外语的学习是一个长期过程。英语课已是小学的一门必修的主课,但对于希望投考“外校”的学生而言,课内时间远远不够。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从一年级开始参加英语辅导班或者跟着外教学习英语的学生不在少数。这笔费用,6年下来,少则3.6万左右,多的达到30万元以上并不稀奇。

       学生到了五、六年级,要参加各种英语竞赛,可能会针对竞赛再进行强化训练,比如上口语班、竞赛班等等。这项花费也是动辄上万元。但由于选择的培训层次、教师水平不同,价钱也不能一概而论,此处难以列举。

       总体算下来,升读“外校”在所有的择校方案中不算贵。但现实中,记者发现较少家长会只将目光聚焦在“外校”,而是往往会选择民校和“外校”两手抓的方案。这样一来,时间、精力、金钱的付出就更多。在去年及以前,由于所有的招生选拔都在小学毕业考试之后进行,学生如果同时拿到民校和“外校”的录取通知,往往会陷入选择的痛苦。

家长谈择校考

每月上培训班买材料3000元 小孩家长压力大

       吴先生的女儿去年成功入读一家属于“第一梯队”的民办初中。他为我们讲述了全家的择校历程。以下是他的自述。

       培训方面,我家孩子每周在培训机构上数学辅导课,小班教学,12人左右,一个学期3000多元。寒暑假的补习大约是1000多元。英语是自己请的老师,一个学期2000多元,是跟几个相熟的小孩一起请的。我们每学期的培训费用只有7000至8000元。

       花费方面,即使只算我小孩参加培训班、买材料的费用,不算游学等,平均每个月支出也要3000元。一年下来可以说“轻松过4万”。小孩从四年级下学期开始参加培训,你算算这个数?可以说,我爱人一个人工资——6000多元就完全给小孩去培训了。

       时间方面,周末是两个半天参加培训,合起来就是1天的时间。学生上课,家长全陪。回来以后,家长要陪着小孩一起复习、做作业。那些培训班讲的内容又难、讲的速度也快,小孩自己根本消化不了,还是要我们大人帮助她消化、理解。在备考前夕,小孩每天起码要花1个小时用来做补习班额外布置的题目。

       到了赶考阶段,我们首先要搜集材料和信息。网上有小升初的家长QQ群,几百人在里面,几乎24小时刷新信息。我们当时有几套方案。单独考的:华附奥班、中大附中等;外国语学校:选1到2所,我们选的是广州外国语学校和华侨外国语学校;大联盟和小联盟都得报名;家附近的学校,也会报名或者联系。光是报名费,我们就花了几千元,这还不算到处报名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家长和小孩为了择校付出这么多,是否值得?我跟很多家长交流过,大家感觉是:谁都不想考试,又不得不考试。如今推免试招生,很多家长觉得还不如考试,起码相对“公平”。

方案三:

特长生虽“惠”但“贵” 五年10万保底

       比起其他途径,特长生确实是考入公办名校初中部的一条“绿色通道”。根据广州市今年的政策,广州各初中学校体育、艺术特长生的招生指标原则上不超过学校招生计划的10%,市体育、艺术重点项目基地学校体育、艺术特长生招生指标原则上不超过学校招生计划的16%。今年的初中特长生招生大户是执信中学。

       走通这条路虽然“惠”,但所费不菲。以二年级开始培养绘画、音乐、体育等特长为例,五年花费超过10万元几乎只是“保底”。以管弦乐为例,学生购买乐器、耗材、请老师、参加乐团的演出和出访、参加各种竞赛的花费算下来是惊人的,这里面还不包括住宿费、路费、置装费等花销。如果为孩子的履历漂亮而自费在一个标准音乐厅举行演奏会,以星海音乐厅的小厅为例,去年的“行价”是4万元。

推荐生制度23年沉浮史

●1991年  小升初试行“电脑派位+推荐生制度”、优等生保送、特长生制度等;

●1993年 小升初推广“电脑派位+推荐生制度”;

●2001年 小升初废除推荐生制度,保留特长生制度;

●2004年 小升初试行实验班制度;

●2005年  小升初实验班制度叫停,恢复推荐生制度。由各区自行实施;

●2006年 黄埔率先取消推荐生制度,越秀“变脸”;

●2008年 天河取消推荐生,荔湾减半;

●2012年 《广州中长期教育发展与改革规划纲要》实施,海珠减少推荐范围,荔湾推荐生直升省一级学校;

●2014年 老三区推荐生制度最后一年;  

●2015年 广州将取消推优生制度。